2023年度舞台藝術盤點:市場全麵複蘇,佳作不斷湧現(第23屆藝術節展演)

      央視新聞客戶端

      提到戲曲,對年輕人來說,那是爺爺奶奶輩的眷戀,或是陳舊過時的代表。然而,2023年8月,越劇新龍門客棧》的直播爆紅網絡,吸引了超 900萬人次觀看,越劇的走紅讓我們看到傳統戲曲藝術煥發的新活力。一組市場數據表明,包括話劇、舞劇等其他門類藝術的創作在整個2023年呈現噴湧之勢,出現了一大批富有時代氣息的精品力作。

      2023年,爆款舞台劇目接連湧現並刷屏網絡,經典劇目、新編劇目輪番登台,演出形態多元豐富,演出市場持續回暖,很多演出出現了開票瞬間秒光的盛況,甚至為了買到一些演員的簽名場刊,很多人提前幾個小時前來排隊。

      023年度舞台藝術盤點:市場全麵複蘇,佳作不斷湧現(第23屆藝術節展演)"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公開數據,2023年前三季度,全國營業性演出(不含娛樂場所演出)場次達34.24萬場,同比增長278.76%;演出票房收入達315.41億元,同比增長453.74%,累計觀演人次達1.11億,超過了2019年全年水平。

      演出場次的井噴式增長,形成了全國演出市場供需兩旺的好態勢。以中秋國慶假期(2023年9月29日至10月6日)為例,劇場和新型演出空間演出場次2.27萬場,票房收入 4.33 億元,觀演人次 245.38 萬;該類演出票房占比為市場總量的22%。大型演唱會、音樂節演出場次121萬場,票房收入5.41億元,觀演人次83.66 萬;該類演出票房占比為市場總量的27%。旅遊演藝演出場次2.14萬場,票房收入10.31億元,觀演人次851.32萬,該類演出票房占比為市場總量的51%。

      023年度舞台藝術盤點:市場全麵複蘇,佳作不斷湧現(第23屆藝術節展演)"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潘燕:從消費者數據來看,女性觀眾占比達到了60%以上,20歲到34歲這個觀演人群是占比最高的,占到了我們整體觀眾人次的67%。這些年輕觀眾成了我們整個演出市場最重要的消費力量,也是我們(演出市場收入)主要的增長的來源。

      中式美學呼應時代審美

      2023年,“國潮熱”在年輕人中持續升溫,而“中式美學”的舞台演出正是呼應了時代審美,吸引年輕人走進劇場。一部《紅樓夢》,被中央芭蕾舞團江蘇大劇院從不同的視角,用東西方舞蹈的藝術形式搬上了舞台,江蘇大劇院出品的《紅樓夢》自2021年首演以來,全國巡演超130場,成為2023年一部“現象級”舞劇作品。

      023年度舞台藝術盤點:市場全麵複蘇,佳作不斷湧現(第23屆藝術節展演)"

      民族舞劇《紅樓夢》導演 李超:我們在提到青春,提到命運,在我的腦海裏麵幻化成那一大片花,它像一個行為藝術一樣,那十二抹顏色,最終化於白茫茫的一片。

      而舞劇《詩憶東坡》《李白》《杜甫》《醒獅》《永和九年》、原創音樂劇《刺秦》、民樂 《雲之上》等一批將國風、國韻展示到極致的作品受到年輕人的一致熱捧。

      023年度舞台藝術盤點:市場全麵複蘇,佳作不斷湧現(第23屆藝術節展演)"

      上海民族樂團團長 《雲之上》藝術總監 羅小慈:我覺得國風也好,國潮也好,奏中國風的旋律,它更多的是一種精神的追求,它是一種生命的形態。

      新科技賦能傳統戲曲

      023年度舞台藝術盤點:市場全麵複蘇,佳作不斷湧現(第23屆藝術節展演)"

      為了適應時代審美的變化,同樣自帶“國潮”基因的傳統戲曲也開始“圈粉”年輕觀眾。國家京劇院推出首位數智人尤子希形象開啟“5G京劇元宇宙”,用科技手段賦能戲曲藝術;粵劇電影《白蛇傳·情》首次采用4K技術“煥新”戲曲電影的表達方式。

      023年度舞台藝術盤點:市場全麵複蘇,佳作不斷湧現(第23屆藝術節展演)"

      廣東粵劇院院長 國家一級演員 曾小敏:得到了很多 “90後”“00後”的喜愛,他們是自動地在網上去傳播,自動去推薦。我是覺得傳統文化的大回歸已經在當下了,我相信後勁還很足。

      舞台藝術嫁接其他藝術形式

      文獻話劇《抗戰中的文藝》打破舞台與影像的界限,將戲劇舞台的獨特表演和現代電影藝術的影像融彙於一體,走向大眾流行文化受眾群體。

      023年度舞台藝術盤點:市場全麵複蘇,佳作不斷湧現(第23屆藝術節展演)"

      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 文獻話劇《抗戰中的文藝》導演 田沁鑫:在舞台方麵,也是打破了時空的界限,通過高科技的數字技術,影視化的多機位多角度的拍攝手法,將裝置影像藝術和戲劇表演藝術相融合,以戲劇電影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

      政策扶持催生優秀作品

      2023年,在一係列演藝產業政策扶持助力下,優秀舞台藝術作品不斷湧現,國家藝術基金2023年度舞台藝術創作資助項目,涵蓋了戲曲、交響樂、雜技劇、民族管弦樂等大型舞台劇和室內樂、小品、魔術等小型劇目和節目作品。中國戲劇梅花獎、曹禺戲劇文學獎、中國舞蹈荷花獎等眾多國家級獎項、省級藝術發展基金資助項目等,也催生一大批優秀舞台藝術作品。

      昆劇瞿秋白》突破昆曲現代戲創作的局限,拓展傳統戲曲的程式規律和表演體係; 歌劇《與妻書》、京劇《石評梅》、話劇《深海》等塑造了一批鮮活的英雄模範形象,舞劇《東方大港》用舞蹈語彙再現改革開放以來大港建設者的奮鬥故事。

      023年度舞台藝術盤點:市場全麵複蘇,佳作不斷湧現(第23屆藝術節展演)"

      北京演出娛樂行業協會會長 張海君:我們現在的觀眾,他的這種審美已經跟我們國家的發展在同頻共振了,對國家的未來有了更堅定的一種期待和信念,這是鞭策我們藝術工作者提高創作能力,當然更是文化強國建設的一種機遇。

      國際交流推動中國作品登上世界舞台

      2023年,國際舞台藝術交流頻繁。上半年,中央民族樂團帶著作品“儷人行”“青衫渡”走進西班牙、埃及,成為三年疫情後首個出訪的國有文藝院團。

      023年度舞台藝術盤點:市場全麵複蘇,佳作不斷湧現(第23屆藝術節展演)"

      中央民族樂團團長 趙聰:我帶了一首弦樂四重奏《玫瑰探戈》。探戈是全世界喜歡的一種藝術形式,中國沒有。但是我用琵琶給弦樂四重奏玩一個探戈,這場音樂會的創意我就想一定要把西班牙的文化融在這裏,我們要碰撞。

      9月,蘇州民族管弦樂團在2023歐洲巡演的音樂會上奏響中國聲音。

      023年度舞台藝術盤點:市場全麵複蘇,佳作不斷湧現(第23屆藝術節展演)"

      蘇州民族管弦樂團藝術總監兼首席指揮 彭家鵬:打造一個能夠讓世界知曉的東方的交響樂團,就把自己的使命帶給了樂團,創作更多更好的當代中國作曲家的作品。

      10月的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境外劇目占到近60%,國際化程度和首演占比均創曆史新高。多明戈、捷傑耶夫、喬治烏、英國迷犬舞團、美國芭蕾舞劇院等名家名團輪番演出。

      劇場演出場景化 提供多樣化消費體驗

      2023年,演出市場強勁複蘇的同時,戲劇節、音樂節、藝術節等線下活動進一步點燃了觀眾對文藝演出市場的消費熱情。這也促使許多文藝院團積極探索演出營收新模式,從過去單一依賴票房和市場讚助作為收入來源,到開發衍生品、版權收益、線上直播打賞等輔助性收入,有效帶動了演藝產業的整體收益。此外,全國多地以拉動綜合消費為主要方向的演藝新業態、小劇場新空間等悄然湧現,帶來演出門票收入的同時,拉動了旅遊、交通、住宿、餐飲、購物等多個消費領域。

      023年度舞台藝術盤點:市場全麵複蘇,佳作不斷湧現(第23屆藝術節展演)"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副主席 宋官林:演藝新空間,文旅融合,演出新業態,小劇場,沉浸式,甚至一些劇本殺等等,要進入到人們的大眾生活當中。北京提出了“大戲看北京”,上海提出了打造亞洲的演藝之都,烏鎮戲劇節將來可以比肩阿維尼翁(戲劇節),比肩愛丁堡(戲劇節)。阿那亞戲劇節的出現使北戴河的旅遊由每年隻有三個月變成了六個月,這就是戲劇舞台搭建的一個魅力。

      023年度舞台藝術盤點:市場全麵複蘇,佳作不斷湧現(第23屆藝術節展演)"

      北京演藝集團首席運營官 張利:整個文化產業的GDP比重,在我們國家可能是占了5%左右,舞台藝術其實是一個綠色的GDP的引擎,未來我們更多地應該把這個增量發揮好,所以對於未來的期待,我們還是非常樂觀的。

      放眼2024年,演出市場仍然值得觀眾期待。備受觀眾歡迎的舞劇《隻此青綠》《紅樓夢》繼續增加演出場次。中央芭蕾舞團建團65周年係列慶祝活動精彩紛呈;中法合作劇目《悲慘世界》即將在京首演;原創音樂劇《人間失格》《哈姆雷特》演繹出獨有的中國式情感表達……中國演出市場將會在2024年,繼續迎來題材百花齊放、中外藝術交流碰撞頻繁,演出新業態遍地開花的生動局麵。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20日 下午1:32
      下一篇 2024年4月20日 下午1:44

      相關推薦